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3
0
生成式 AI

用AI寫程式也是要點本事的系列 第 3

程式設計並不只是程式設計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這系列文章的主題/目標是「教外行人用AI寫程式」。
所以「如何有效率的告訴AI該寫什麼樣的程式」才是重點,只要抓到要訣,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用AI寫出很獨特的程式,而不是「給我一個俄羅斯方塊」「給我一個噗噗鳥」「給我一個貪食蛇」「給我一個相簿本」....

Android初期縱容這種「一堆一點都不獨特的程式亂噴亂撒」的開發策略,為了收尾就不停推出更粗暴的管理補救辦法,這樣的模式很快會出現在Steam上。(糟糕,同時期在鐵人賽開兩個主題的副作用,忍不住要對著資訊界的各種愚蠢專案管理政策噴幾句話。)

回題。

程式設計並不只是程式設計。
上一篇文章講到一個例子說明「電腦與電腦程式懂的東西...」,繼續用這個例子。

電腦與電腦程式懂的是....(如何讓喇叭發出一聲Beeee。)
「開啟Port MM」「產生額外的執行序」「給額外的執行緒設定編號MM1」「產生資料串MM2(Beeee的資料格式)」「要求執行MM1跟Port MM進行傳輸請求」「要求執行緒從Port MM收到許可後開始連續向Port MM發送MM2、持續一秒鐘」「一秒鐘後,停止傳送,向Port MM發送關閉通知」「結束功能,結束執行緒MM」「回收記憶體」。
程式設計的難處在於這個流程裡的一些細節。

第一步「開啟Port MM」,(過去)在不同的硬體裝置上,「MM」可能會不一樣。
例如裝置A的Port是101,而裝置B的Port是202。
所以程式在這地方會去分辨自己位於哪個裝置上,看看是裝置A、裝置B、裝置C...還是裝置XXX?...程式這樣寫合理嗎?
明顯不合理,因為「萬一裝置不在程式可以辨識的範圍,該怎麼辦?」
為了一勞永逸解決這種問題,所以有「韌體」,「韌體」會代勞處理「開啟Port MM」這個動作,程式只要告訴「韌體」需要開始進行某功能(讓喇叭發出一聲Beeee),「韌體」就會幫忙完成「開啟Port MM」,這時候寫程式就不再需要使用「開啟Port」這個功能(來讓喇叭發出一聲Beeee),而是直接對韌體下指令(「讓喇叭Beeee一聲」)。

(但為什麼韌體聽得懂?後面會介紹API。)

程式的使用者只要確保自己的裝置安裝了正確的「韌體」,程式開發者只要確保自己有正確呼叫「韌體」,程式運行的「成功率」就會變得很穩定。

為什麼說是「成功率」?

因為功能可以被呼叫運行,並不表示運行結果會成功。

有一些用上面這個範例來解釋會很誇漲的情況存在,例如「要求執行MM1跟Port MM進行傳輸請求」,這件事情可能會有些五花八門的情況發生,例如....
C裝置的傳輸請求會Z毫秒後才回應,如果程式碼沒有設計成可以等待Z毫秒後才檢查回應結果,那程式在這裝置上永遠會運行失敗,因為「立刻檢查只會得到空回應,而沒有回應就不會執行接下來的功能」。
所以程式要為了C裝置而刻意在這地方設計成「會等待任意毫秒,直到收到回應」嗎?

廢話。

而且,「為什麼要設計成等待任意毫秒?不是Z毫秒嗎?」因為其他裝置可能會等待Z1毫秒,或甚至根本不確定何時會回應!

這種不確定性大大地增加了程式設計的困難與挑戰。

但這也開啟了一個可能性:程式設計領域需要的不僅僅只是「寫程式碼」的能力,還包含了對「裝置」的經驗與知識

注意!

經驗先於知識。

不懂這個的意義嗎?

反正下一篇要開始寫程式了。還有時間慢慢體會。


上一篇
白話解釋:程式與「你設想的功能」之間的落差
下一篇
從「在範例中找到特定程式碼」和「將範例中的註解刪除」開始
系列文
用AI寫程式也是要點本事的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